一、施工方案
路基路床灰土填筑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橫斷面全寬、縱向水平分層逐次向上填筑。如基地不平整,應由**處分層填筑
每填一層,經過壓實符合規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層。填料采用挖掘機配合自卸汽車運輸,推土機、平地機進行攤鋪、路伴機拌合進行分層填筑,振動壓路機碾壓。按“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作業法組織各項作業均衡進行,“三階段”包括準備階段、施工階段、整修階段;“四區段”包括填筑區段、平整區段、碾壓區段和檢測區段;“八流程”包括施工準備、基底驗收、分層填筑、攤鋪平整、灑水晾曬、碾壓夯實、檢驗簽證和路基整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工序進度和關鍵工序的作業循環,做到挖、裝、運、卸、壓實等工序緊密銜接連續作業,盡量避免施工干擾,做到路基施工的正規化、標準化。填方路基按路基平行線分平鋪松鋪厚度取26cm。通過合理的壓實設備的類型、**組合方式、碾壓遍數及碾壓速度、工序、每層材料的松鋪厚度、材料的含水量來指導施工。
1.1、施工原則
施工時,按照《公路路基施工規范》組織安排。
1)、路基施工,集中力量連續快速施工,分段完成。
2)、做好防排水措施,本試驗段設置在道路右幅,填筑面橫向設置2%單向流水坡度,路床兩側做好排水溝及坡面防護。
3)、對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嚴格管理,防止地表水滲入和沖刷邊坡。
4)、路床基底每一層施工完成后,需將該層寬度,填筑厚度壓實厚度,逐樁標高和壓實度等檢測資料報監理工程師審查批準后,才能進行上一層的施工。
1.2、施工工序
路床施工的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基底檢測驗收→測量放樣→粘土攤鋪→布灰→拌合→攤鋪平整→碾壓→檢測→灑水**。
12 .1、基地檢測
1)、路床采用灰土填筑,灰土施工前對基地進行自檢及檢測,經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下道灰土施工。
2)、在新老路拼接處按要求開挖臺階,臺階為高0.8米,寬1米,臺階開挖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開挖**同步填筑**。
1.2.2、攤鋪整平
攤鋪厚度控制:按自卸汽車每車的方量和試驗松鋪(系數取1.3)厚度,計算出每車土攤鋪的面積,在路基上按此面積打上方格,每格按8m*10m方格網卸土,每格倒土用量為0.26*8*10=20.8m3,控制倒土密度。在路基坡腳處,每隔10m立一竹竿,在桿上用紅布條做好攤鋪厚度線(松鋪厚度取26cm),用來控制作業厚度;取土場取土拉運至現場,專人指揮卸車;采用推土機配合平地機進行攤鋪;檢測含水量以及均勻灑水、翻曬保證其大于**含水量1%-2%左右;填料攤鋪厚度不大于26cm;采用壓路機進行快速靜壓一遍,待撒鋪石灰。
攤鋪邊線控制:為保證路基邊緣的壓實度,邊線應比設計線每邊寬出30cm。
撒鋪石灰:在穩壓的素土上畫出方格網8m*10m上撒鋪石灰;路基施工6%灰土現場撒灰的用量計算為:
8*10*0.26*1.731*0.96*6%/(1+6%)=1.95t。
采用人工配合機械均與撒布完成后,并測定石灰的含水量;通過素土和石灰的含水量來估計灰土的含水量是否滿足施工規范要求。如果不滿足要進行灑水和晾曬。
灰土拌合:采用路拌機進行拌合2遍,拌合深度大于松鋪厚度2cm,以保證上下層能更好的連接,拌和中人工進行檢驗保證拌合深度。拌合完以后進行灰劑量檢測,經監理工程師檢測合格后進行整平、碾壓。如不合格進行加灰處理直到合格。
整平:拌合完應立即采用平地機進行精平,填筑層頂面精平時不小于2%的橫坡。石灰土經等待、攤鋪、精平過程中會失去**的水份,特別時在秋季和高溫季節更容易失去水份。碾壓時不易壓實的,甚至出現細裂縫,說明含水量偏低,此時要用噴霧器灑水車進行灑水,以便于壓實,在施工過程中應經常檢測填料的含水量,以作相應的灑水、晾嗮、確保壓實質量。
1.2.3、碾壓
攤鋪整平后,松鋪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后,即開始碾壓。本試驗段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壓實順序按由邊到中,先靜壓后弱震、再強震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記錄碾壓遍數及碾壓速度。碾壓時,縱向進退式碾壓,行與行輪跡重疊0.2-0.3m,橫向同層接頭處重疊0.4-0.5m,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不小于2.0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錯開不小于3.0m,以保證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的均勻性。
碾壓方法為:22t振動壓路機靜壓1遍,弱振碾壓1遍,再進行強振,每強振一次檢測一次直到合格為止,**再靜壓一遍消除輪跡。即:靜壓→弱振→強振→靜壓。 碾壓行駛速度開始時用慢速(宜為3-4km/h),**速度不超過4km/h。嚴格按照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先弱后強的原則進行碾壓。壓路機在碾壓過程中,禁止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停車時應先減振,再使壓路機自然停振,以保證表層不受破壞。
1.2.4、壓實檢測
碾壓完成以后進行壓實度檢測,檢測頻率為每200米壓實層檢測4個點,如未達到壓實度則繼續強振碾壓一遍后繼續檢測,直到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后,經監理工程師檢測合格后,**靜壓一遍進行下道施工。
1.2.5、**
檢測合格后的路基應立即上土進行**,如長期暴露應進行灑水**,**期不少于7d,**期間封閉道路嚴禁道路通行。
二、常見質量問題的防治及管理措施
1、路基縱向裂縫
1)壓實遍數不合理;壓路機質量偏小,填土松鋪厚度過大;碾壓不均勻,局部有漏壓現象;
2)含水量過大,造成彈簧現象;沒有對上一層表面浮土或松軟層進行處置;取土場土質種類多,出現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土囊,造成彈簧現象;
3)填土顆粒過大,顆粒之間空隙過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填筑順序不當,未在全寬范圍內分層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規定。
2、防治措施
1)嚴格分層壓實厚度和壓實度控制標準,及時完善排水系統;
2)碾壓機具組合、碾壓速度、碾壓順序、碾壓遍數均應與實驗段確定的參數組合相符;
3)路基填挖結合段應優先安排施工,并在基地、填挖交界處以及路床范圍內增設高強雙向土工格柵。
3、路基邊緣壓實度不夠防治及管理措施
1)路基施工必須按要求進行超寬填筑;
2)控制碾壓工藝,保證機具碾壓到邊,確保邊緣帶碾壓頻率不低于行車帶。
3)返工至符合壓實度要求的層次。
4、路基邊坡沖刷防治及管理措施
1)削坡后及時進行邊坡防護工程;
2)按要求設擋水埂和臨時泄水槽,且隨時保證完好并發揮作用;
3)雨水沖刷后應及時修補路基;
4)路基必須按要求超寬填筑、超寬碾壓;虧坡整修嚴禁貼補;
三、質量控制保障措施
1、對現場的技術人員、班組長、機械操作手、攤鋪輔助人員進行灰土路基施工技術交底,詳細交底質量控制的關鍵要點。
2、施工中確保壓路機的質量及碾壓遍數符合規定。
3、壓路機進退有序,前后應有重疊,保證碾壓均勻、不漏壓。
4、上下路堤的壓實質量標準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
5、灰土路機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壓實層,可用試驗路段確定的工藝流程和工藝參數,控制壓實過程,用試驗路段確定的各項指標檢測壓實質量,并經監理工程師檢驗批準。
6、灰土路基填筑至設計標高并整修完成后,其施工質量應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中表4.2.3-2的規定。
7、灰土路基成型后的外觀質量標準:路機表面無明顯孔洞。大粒徑石料不松動,鐵鍬挖動困難。
九、安全保障措施施工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和保證體系,進場初期,項目部成立了安全管理領導小組,項目經理任組長,項目副經理任副組長,組織成員為各部(室)負責人和各施工隊負責人及各級專職安全員。
2、施工作業前,對現場土方挖運班組、現場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進行交底,交底后方可進行該段作業。建立安全管理臺賬,做好安全記錄,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3、對各類機械作業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杜絕違章操作現象。
4、安全員每天現場監督檢查,施工管理人員堅守現場,加強現場指揮,防止機械設備相互碰撞、傾覆和傷人事故的發生。
5、高填路段在填筑時,兩邊寬度超寬至少30cm以上,以保證碾壓到邊。在施工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夜間施工設置足夠的照明設施,并在危險區設立紅燈示警。
6、制定各項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技術規程,關鍵部位要設置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標語;嚴格實行“三工”制度,即工前布置、工中檢查和工后總結。
7、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與各級安全員簽訂安全責任狀,明確其責、權、利,并責任到人。
8、施工前及時與電信、電力部門取得聯系,密切配合,確保地下管線和空中電纜的安全。
9、施工過程中配備專業電工,嚴格遵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技術規范》的要求,電線接頭必須使用防水加布包扎,嚴禁有漏電現象發生。
10、實行上下班交接制度,上一班組的工作人員須對下一班組的人員進行工作的交接。
十、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1、對進場施工的隊伍要簽訂文明施工協議,建立健全崗位責任
制,把文明施工責任落到實處,提高全體施工人員的文明施工自覺性。
2、在工地主要入口設置施工標牌,標牌內容齊全、圖案清楚、數字準確、清晰醒目??⒐ず蟀磿r退場,拆除和清理**施工臨時設施和材料,并將工地周圍環境清理整潔,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3、現場布置合理,材料及物品、機具的擺放整齊美觀。
4、施工內業資料齊全、正確、整齊,辦公室有上墻的圖表及時反映工程進展情況。
5、做好場地排水,場地內禁止亂堆、亂放現象,每日作業完畢,對現場進行規整,各機具、材料等堆放整齊,生活垃圾不能亂丟亂棄。6、做好石灰消解過程中揚塵的控制,室外臨時露天存放時,必須下墊上蓋,嚴密遮蓋防止揚塵。
四、雨季施工保障措施
由于工程所在地區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間,這段時間恰是關鍵工序的施工期,因此做好雨季和汛期的施工安排,對保證本工程的工期和質量有著重大的影響。為保證工期,雨季施工以預防為主,采用防雨措施及加強排水手段,適時調整工序施工確保雨季正常地進行施工生產。雨季、汛期施工采取以下措施:
1、設專人值班與當地氣象部門保持聯系,及時接收天氣預報,了解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做好防范工作。
2、與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密切聯系,疏通既有排水系統,保證排水通暢。
3、編制雨季施工方案,組織學習,并向班組進行技術交底,認真執行雨季、汛期施工方案、質量標準及操作要點,確保每個工序按標準、規范、規程和技術措施組織施工。
4、施工場地周圍保持排水暢通,不積水,防止四鄰地區地面水倒流。
5、在選擇施工臨時設施位置時,要注意周邊地形,做好施工現場排水工作,避免因連陰雨或暴雨淹沒工作材料。
6、加強用電安全檢查,所有電氣設備都要進行檢查合格后,再去安裝,嚴格執行三相五線制,加裝漏電保護裝置,加強電工值班。對于機電設備的電閘及施工用配電箱采取防雨、防潮等措施,并安裝接地保護裝置,防止漏電事故發生;
7、備好備足雨季、汛期勞保用品雨衣、膠靴、塑料布、油氈及專用水泵,編織袋等物品。
8、雨后施工先做好清理工作,保證工程施工質量。
五、冬季施工保障措施
1、施工前完善臨時排水設施,設置臨時排水溝,及時排出雨雪水。
2、路基挖至路床頂面1m時,完成臨時排水溝后,停止開挖,待過冬后再施工。
3、地基土以覆蓋草墊保溫為主,對大面積土方開挖應采取翻松表土、耙平法進行防凍,松土深度30-40cm。
4、冬期施工期間,若基槽開挖后不能馬上進行基礎施工,應按設計槽底標高預留300mm余土,邊清槽作基礎。一般氣溫0℃至-10℃覆蓋二層草墊,-10℃以下覆蓋三至四層草墊。
5、準備用于冬期回填的土方應大堆堆放,上覆蓋二層草墊,以防凍結。
6、土方回填前,應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溫材料。
7、土方回填每層鋪土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減少20-25%,預留沉降量比常溫施工時適當增加。